【百名记者走基层】贫困户变身股民分红利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直通南海
2017-02-08 08:07:31    来源: 威海网·威海日报
以往每逢过年,因没有收入来源、儿子生病,南海新区小观镇隋家庄村71岁的孙洪菊总是不舍得置办年货。这个春节就不一样了,身为贫困户的她摇身一变成了股民,不仅每年能拿到分红,还能通过打工再添一份收入,一家人的日子有了奔头。

孙洪菊正在忙着准备过年的美食。

以往每逢过年,因没有收入来源、儿子生病,南海新区小观镇隋家庄村71岁的孙洪菊总是不舍得置办年货。这个春节就不一样了,身为贫困户的她摇身一变成了股民,不仅每年能拿到分红,还能通过打工再添一份收入,一家人的日子有了奔头。

第一年就领回760元分红

1月24日上午,天气格外晴朗,孙洪菊刚赶完小观镇集,买了鲜鱼、鸡和各类蔬菜。“快过春节了,赶着到集市上置办点年货,等着儿子和孙子回家过大年呢。”想着一家人团聚的幸福场景,孙洪菊不自觉地加快了脚步。

孙洪菊自己一个人居住在家已有9年时间,大儿子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经济状况可以说是捉襟见肘,小儿子因车祸造成残疾,她本人年龄较大,基本没有收入来源,因此她被全村党员和村民代表选为重点照顾的贫困户。

与众多贫困户一样,上了年纪的孙洪菊平时舍不得花钱,过年时置办年货也是能省则省。与往年不同的是,这个春节她在集市上出手“阔绰”多了,想置办的食物都置办上了。“俺也是镇上合作社的一名股东,2016年合作社效益不错,俺领到了760元的分红款呢!”孙洪菊高兴地说。

“合作社+农户”模式为脱贫加速

孙洪菊口中的合作社是小观镇景翔果蔬专业合作社。在小观镇政府的牵头下,2016年,景翔果蔬专业合作社主动找到隋家庄村。经协商,隋家庄村拿出上级部门拨给的3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入股合作社,合作社按收益每年分红给隋家庄村,每年分红款不低于3万元。

景翔果蔬专业合作社规划建设2000亩现代农业采摘园,一期580亩采摘园已经建成。南海新区依托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在小观镇建设现代农业扶贫示范基地,重点对郐家、隋家庄两个省定贫困村,通过流转土地、资金入股分红的方式,建设14个扶贫果蔬大棚。

“扶贫大棚已栽植3年生小玫瑰、红宝石和红巴拉提等名贵葡萄品种,去年秋天结果,吸引了不少游客进园采摘。今年将进入盛果期,预计收入会更高,贫困村村民的腰包将会更鼓。”景翔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说,今年还可采摘无花果、猕猴桃、优良苹果等,村民收入会进一步增加。

村集体入股,贫困户分红,依靠这一精准脱贫路子,隋家庄村96户村民中的30余户贫困户,仅凭入股合作社这一项,每户去年就获得分红760元。“如今农村老龄化严重,村民贫困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年老和生病造成,每年能够分到一定数额的集体红利,成为一笔重要的收入来源。”隋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隋守贤说。

家门口当上工人

更让孙洪菊想不到的是,年过七旬的她如今还当上了工人。“于家庄村离我们村很近,走着不用10分钟就到了,干点零活也能补贴家用,对身体也有好处。”孙洪菊这样盘算着。

原来,为了进一步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南海新区在于家庄村组建了中性笔组装扶贫车间,利用扶贫专项资金改建厂房16间,设立工作台10套。

不仅如此,南海新区结合区域开发特点,在贫困村设立苗圃种植扶贫基地,区里负责提供所需苗木和技术指导,待苗木长成后以不低于市场价回收。贫困户流转的土地每亩每年享受500元的保底收益,并可参与分红;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到苗圃基地工作。目前,南海新区5个省定贫困村已流转土地210亩,栽植黑松、小龙柏等绿化苗木6万余株,后续还将栽植4万株左右。

“如今日子越来越好了,未来的生活也更加有盼头了!”孙洪菊充满了期待。文/图 威海日报记者 刘波

来源: 威海网·威海日报
编辑: 李晓静
相关热词搜索:
搜索推荐
图片新闻
  • 威海3个水产品上榜第四批“好品山东”品牌
  • 即将亮相!威海城区这一新地标最新进展来了
  • 威海海鲜亮相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现代农业博览会
  • 更具“国际范”!威海入境游持续升温
威海新闻
文娱
国内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