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区加快建设创新创业之城工作扫描
埋下创新种子 培育创业大树
——南海新区加快建设创新创业之城工作扫描
威海网讯 (记者 刘晓林 通讯员 刘昌勇)8月17日,南海新区德瑞博新能源汽车车间内,一辆辆崭新的低速锂电新能源汽车陆续下线正式投入市场,这批新车在控制系统和驱动系统方面有较大创新,在原先7.2度电行驶百公里的基础上,续航里程达到180公里,并得到市场广泛认可。今年德瑞博新能源汽车计划生产各类新能源汽车4万台,预计销售收入将达到8亿元。
德瑞博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南海新区扶持创新创业的一个缩影。今年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后,南海新区深入贯彻实施“加快建设更具活力的创新创业之城”的战略目标,深入推进创新创业工作,高校创业氛围日益浓厚,孵化器和加速器有机结合孕育更多创业企业,传统企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迸发新活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德瑞博新能源汽车的全自动化程度达到很高水平。
呵护创新萌芽,激活高校创新创业活力
8月17日,北交大(威海)经管学院学生马翌草提前来到学校报到,并与其他5名同学筹备他们的“共享单车”项目。
去年年底,北交大(威海)举行首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马翌草和其他5名同学报名参加。为了方便学生出行,部分学生家长筹资购买了120辆自行车供学生使用,这120辆自行车进入了马翌草等6名同学的创业视线。“我们想简化租借方式,同时延伸自行车服务项目,更好地管理这120辆自行车。”马翌草说。
在马翌草的规划中,她将招募部分学生对自行车进行人工管理,并为自行车划定停车场地对其进行精细化管理,防止自行车丢失和淋雨等问题。同时,延伸自行车服务项目,在周末推出环海游等,多余资金用来维修、保养和更新自行车,今后还将开发手机APP,像时兴的共享单车一样对校园自行车进行信息化管理。
凭借这一创新又实用的“校园自行车管理”创业项目,马翌草的创业团队获得了北交大(威海)首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第一名,这让她激动不已:“目前细节已经完善,正在与老师进行沟通,不久之后手机APP也将与大家见面,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创业,也为以后创业积累了经验。”
创新创业在北交大(威海)已经蔚然成风,学校不仅举行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还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活动,其中2组6名学生参加美国数学建模比赛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此外,北交大(威海)还与南海新区内新视讯等多家科技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平台。
“青年是一个时代最灵敏的晴雨表,青年最好的时光要用来干事创业,众多高校科研院所向南海新区集聚,充分利用好、发挥好高校师生创新创业活力,对于新区快速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南海新区相关负责人说,为营造适宜青年人创新创业的环境,南海新区非常注重创新环境的建设,除推动北交大(威海)落户新区外,中铝职教园工程进度也进一步加快并将于今年9月开学,万名师生将入驻于此。此外,北京高科威海科创城项目建设加快,北京化工大学等6家著名高校达成首批入驻意向,全区今年入驻高校科研与技术成果转移等机构不少于10家。
打造创业胜地,一条龙服务加速企业发展壮大
8月17日,在科博乐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丛文豪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公司车间内实地感受创业企业的氛围:这是一家朝气蓬勃的企业,公司内员工大多为80后,在车间内,60多名员工都穿着轻便舒适的拖鞋,正在认真地加工各种电动汽车电池和暖风设备。“现在公司为上汽、长城、北汽、奇瑞和众泰等多家汽车生产商提供产品,今年销售额将达到4000万元,预计5年后在IPO实现上市。”谈起公司发展,丛文豪显得自信满满。
然而,丛文豪刚入驻南海新区蓝色创业谷时,公司却是另一番景象:他一个人来到孵化器内,自己穿着短裤背心进行装修,创业能否成功也在他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今年36岁的丛文豪之前在一家日本汽车公司担任中国区总代表,2015年5月入驻南海新区蓝色创业谷进行创业。入驻后,南海新区为丛文豪提供了“保姆式服务”,在2天时间内完成了公司的注册,而且免费提供厂房3年,解决了丛文豪创业初期的燃眉之急,让他能够一门心思进行创业。
在新区的帮助下,现实比丛文豪想象中要美好的多:入驻当月,他就有了订单并实现盈利,2015年入驻半年后就实现销售收入500万元,2016年全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预计2019年将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公司的快速发展也让丛文豪更加阳光和自信。
科博乐的成功得益于公司不断追求创新的理念。该公司现在拥有一支10人的研发团队,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了电动汽车加热装置的舒适度和轻量化,而且比市场同类产品价格低30%—40%。
南海新区对创业企业的全方位服务,对企业发展壮大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不仅拥有20万平方米孵化场地的蓝色创业谷,去年6月还成立了科技产业加速器,服务像科博乐公司这样的快速成长型科技企业,满足快速成长企业对灵活的物理空间和高效的技术、政策、融资等服务的需求,用‘一条龙’服务克服企业成长的各种障碍。”南海新区相关负责人说,北京高科威海科创城在南海新区建成后,来自北京高科大学联盟12所成员高校的专家将在这里围绕国家、省重大研发计划或科技攻关计划发起挑战、进行研发,科创城也会吸纳科技、投融资、人才等服务机构入驻,为科研团队提供各项专业化服务。
届时,科创城、孵化器和加速器将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投资者的创意可以与科创城12家高校进行对接,研究成果出炉后可以进入“蓝色创业谷”进行孵化,孵化到一定程度后可以进入科技产业加速器,政产学研将实现无缝对接,资本和科技达到完美结合,将扶持更多创业企业发展壮大。
新旧动能转换,创新驱动打造企业发展新引擎
8月18日,在南海新区三角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威海华阳橡胶科技分公司生产车间,新技术应用程度空前广泛:在地面上的AGV机器人依靠“三点定位”自如地在车间内来回移动,遇到障碍物也会自动躲避,EMS空中机器人也在车间上方来回穿梭。放眼望去,整个车间内难以寻觅到工人的身影,100多名工人每天能生产1万多条高品质轮胎,“机器换人”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而且车间内信息化质量追溯系统全面应用,自动化程度达到90%以上。
“我们在南海新区新建的厂区按照智能化、全球化和品牌化发展战略打造中国轮胎品牌,‘机器视觉’、‘工业4.0’和‘大数据管理’等概念不断引入到工厂建设管理中来,这与新区对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加快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要求不谋而合。”该公司副总经理郭志杰说。
其实,这只是南海新区大力推动企业新旧动能转化、实现创新发展的众多企业之一。如今,在新区大地上,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的一种自觉行动。
明池玻璃曾经是一家乡镇企业,如今不仅获得了通用汽车公司的订单,去年产值更是达到1个多亿,80%的员工参与技术创新,创新产品40多个;金太阳光热发电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约翰·文带领团队进行技术攻关,将太阳能集热管耐热温度提高一倍,攻克了太阳能发热技术难关;威海聚衍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文彬凭借聚乳酸新型材料,叩开了国际市场大门并获得订单超亿元……
站在“新经济”发展新风口,南海新区进一步支持和引导企业开展创新工作,推动小微企业形成“一企一技术”的创新局面,培育提升行业单项冠军,发展新旧动能转换速度进一步加快,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加速形成。据统计,全区去年共申报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等专利 6089件,其中发明专利535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