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玉:用生命照亮生命 用母爱诠释亲情
陈文玉,女,1941年10月出生,文登区米山镇姜格庄村村民。夕阳最美,晚照情浓。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年近八十的陈文玉18年如一日照料瘫痪的儿子,不离不弃,以单薄的脊梁挑起家庭的重担,用瘦弱的双脚踏平苦难的荆棘。
一个人撑起一个家,陈文玉用自己年迈的生命照亮另外两个生命。陈文玉的儿子丛振日18年前因为一场车祸失去了行走的能力,妻子抛下了他,带着补偿款和孩子远走他乡,当时年仅35岁的丛振日一度失去了生活的勇气。丛振日的父亲腿部骨质增生常年卧病在床,无法劳动,也全靠陈文玉的照料。18年来,陈文玉用3亩庄稼地来供养父子两人。2015年,丛振日的父亲因脑血栓去世,剩下母子二人相依为命。
丛振日行动不便无法走出家门,但是又喜欢吃水果,由于经济拮据,陈文玉每次跑到集市上只舍得买三两个苹果、柿子,回家后自己一口也不舍得吃,全都削给给儿子。陈文玉还利用门口的小菜地,种樱桃树、几株草莓,减少买水果的花费。
陈文玉除了车祸瘫痪的小儿子,还有一个大儿子在威海工作,大儿子总想接老人享享清福、接弟弟好好照料,却被陈文玉以“在农村更方便照顾孩子”为理由断然拒绝。大儿子在建筑工地打零工,儿媳没有工作,有两个女儿,其中一个还在读书,一家人收入微薄,陈文玉总想着,大儿子一家生活也不容易,不要给孩子增加负担,不要成为孩子的牵挂。谈及自己的儿子,老太太忍不住泪流满面,“我活着,就是儿子的依靠”。
陈文玉用自己的风骨气节感染着邻里,自力更生、不给他人添麻烦的是陈文玉的生活态度,感恩、知足是陈文玉常常挂在嘴边的话。面对生活的困难,陈文玉不等不靠,年近八十高龄,依然靠种地、打工赚取微薄的生活费用。除了耕种自家3亩薄田,陈文玉打了许多份工、做了不少的工作,栽树苗、收麦子、果树套袋等等。农忙时节,邻居也会雇佣陈文玉帮着做农活,陈文玉则是能出十二分力,绝不出十分。一天农活下来,小腿肿起、丝丝作痛。邻居不止一次的告诉陈文玉:“老陈啊,不用干多少活,来帮把手就行了,我60来岁的人,这一天活干完脚酸的都走不了路,更何况你这么大的年纪!”然而陈文玉每次却总是咬着牙坚持做完工作,老人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邻居的好意。
陈文玉感激邻里平时对自己的帮助,一旦村里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工作,只要是力所能及,不论是否有报酬、报酬有多少,都能够努力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对于邻居们遇到的问题、求助的事情,只要是答应下来的,就一定会做到。在环卫一体化工作中,陈文玉响应村里的号召,帮忙清理垃圾。谁家门口顾不上收拾了,陈文玉就主动帮忙清理。
陈文玉常常对自己的儿子说,要感谢党对我们母子的关心,我和儿子一生也没给社会做出什么贡献,但邻居有活愿意找我干、政府还给了低保费。我们母子给党和社会带来的麻烦已经很多了,真的不想再给你们带来任何负担。
平凡之中见伟大,清贫之中见高贵。年迈的陈文玉,以自己的生命之火点亮儿子的生命,照亮自己的家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