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洪海:以善为本,书写仁义人生
曲洪海,男,1956年7月出生,威海丰赫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他18岁离家到城市打拼,30余年后,他用行动回哺乡亲,先后斥资100万余元为村中修建一条致富路,村民为纪念曲洪海的善行义举将这条路命名为“洪海路”。他还自掏腰包为所在社区搭建国旗台。善是一种习惯,善是一次行动,善已融入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吃水不忘挖井人,离乡不忘修村路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难改,乡情难忘。曲洪海的老家是荣成市大疃镇柳家屯村。离村30余年,每次回乡,看到徘徊在温饱线上的乡亲,他都记在心中。此后每年过年,他总会到几家生活有困难的乡亲那里坐一坐,为他们送去米、面等生活用品。近年来,乡村发展的脚步逐渐迈大,他看着周围村子逐渐富裕起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心中早就有为村中修路的打算,但总因为时机不成熟等种种因素搁置,如今,他下定决心要把这件事敲定,从此,他便将业余时间扑在了各种修路规划和数据测算中,废寝忘食的计划了几个月后,他终于将准备工作做好,2015年,他亲自带人为村中铺路,每一个细节他都亲自把关,每天都在施工现场监督,有时还会身体力行参与修路的每个过程,乡亲们看到后,也纷纷加入修路队伍,“洪海路”仅耗时三个月便完成了全部工程,曲洪海还为村中修建了路灯,修葺了花坛,柳家屯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此后,大家一提曲洪海,都称赞他是当代的“活雷锋”。面对乡亲们的感激,曲洪海却觉得村里承载着他童年的美好回忆,在有能力的时候,理应怀揣着感恩的心,报答乡亲,回馈社会。
“我愿意在我能力范围内帮助大家,服务大家”
走进锦宏社区党总支部大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12米高的国旗杆,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在锦宏社区党总支部上空,它见证着一名党员对党与国家的忠诚。
一次党员学习教育之后,曲洪海便提出要为社区搭建一个国旗台。他说:“以前上学的时候,每周一都有升旗仪式,这在我的脑海中已经烙下了深深的印记。我要用自己的行动,让国旗飘荡在社区上空,用向国旗行注目礼来表达我对祖国的敬意。”
2017年3月初,曲洪海便来到凤林锦宏社区寻找合适的选址位置,随后他便亲自动手设计规划图纸,带着公司员工前来施工,虽然公司业务繁忙,但曲洪海始终坚持每天抽出1-2小时到现场监督,保证国旗台能顺利完工。一星期后,国旗台顺利建成,现已投入使用。
情系社区、热心公益,曲洪海的脚步更加坚定。在一次参加社区活动中,曲洪海得知社区文化演出缺少道具,他又将此事挂在了心上。经他多方了解,外面卖的大鼓虽然颜色鲜亮,但是由于材质原因,漆特别容易脱落。2017年8月,他特意到临沂买回来一套半成品大鼓,并亲自请专业人员为其喷漆,保证大鼓的质量。为保证社区文娱活动可以更好开展,他又免费赠予社区十套演出服装。
“老吾老及人之老”是他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也用行动践行着这句话,他坚持每年请威海吕剧团为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表演吕剧。
他说:“这都不是啥事,我就这些能力,我愿意在我能力范围内帮助大家,服务大家。”朴实的话语,一颗赤子之心。社区为感谢他的热心行为,特将一面“热心公益 情系社区 爱心无限 企业楷模”的锦旗赠予他。
“我们不仅要讲信用,守合同,还得讲德性,讲良心。”
曲洪海是名生意人,一诺千金是对他最贴切的评价,只要答应客户的事情,哪怕赔本他也甘之如饴,他用一次次的诚信行为赢得身边人的尊重、客户的认可和成功的青睐。
1988年,曲洪海成立了老集修缮队。修缮队成立之初,他便对自己的队员们说:“我们做的行业具有特殊性,一旦完成便很难改变,而且许多问题都只能在使用时才显露出来。虽然修缮业的基本准则也是按合同办事,但对于质量问题在许多情况下合同是无能为力的,只能凭施工者的良心去做,哪怕是一遍、两遍、三遍。”这句话已经成了曲洪海的口头禅,和他共事的队员们调侃道:“一听到这句话就知道是老曲来了。”但正因为他的近乎苛刻般的要求,大家在施工当中格外认真,在他的带领下,修缮队由原来的十几人发展到现在的一百多人,并于2016年成立丰赫建筑有限公司。秉承着这样的信念,他经手过的工程在验收的时候格外顺利,这都源于他对质量的追求,对工程的负责。
凡人善举,见贤思齐。像曲洪海这样的好人其实一直在我们的身边,他们正在用自己的行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主题词充满了泥土味、草根气,更加亲切朴实、真实感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