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海兴养 耕海牧渔——荣成40年海洋经济发展之养殖篇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荣成建市30周年 最新动态
2018-10-08 16:33:26    来源: 荣成市新闻中心
自5月开始,我市10万余亩海带进入收割季,沿海一带处处都是繁忙的收割、晾晒海带景象。荣成的海带素有海洋“冬虫夏草”之美誉,藻体宽大、叶片肥厚、营养成分高,年产量居全国县级市首位,约占山东省总产量的80%以上、全国的近5成,是我国养殖海带的标志性产品。荣成海带人工养殖始于上世纪60年代,自那时起,海带便见证着荣成海水养殖业的辉煌。

    上世纪70年代,沿海乡镇学生业余劳动的项目之一,就是参加海带收割。

    上世纪90年代,海带收割的场景。

    2018年5月的海上牧场。

    上世纪90年代,工人在对养殖的扇贝进行分笼。

    寻山集团建成国家级海产贝类技术研究中心。

    2017年夏季,泓泰海洋牧场游客盈门。 图片由特约记者 杨志礼 通讯员 张琦 席刘君 提供

    自5月开始,我市10万余亩海带进入收割季,沿海一带处处都是繁忙的收割、晾晒海带景象。荣成的海带素有海洋“冬虫夏草”之美誉,藻体宽大、叶片肥厚、营养成分高,年产量居全国县级市首位,约占山东省总产量的80%以上、全国的近5成,是我国养殖海带的标志性产品。荣成海带人工养殖始于上世纪60年代,自那时起,海带便见证着荣成海水养殖业的辉煌。

    五次浪潮

    成就全国名优养殖基地

    荣成的海处于寒流暖流交汇地带,是世界公认最适宜海洋生物生长的纬度。艳阳下,这片海碧蓝澄澈,海水粼粼摇曳,从银色的海面下潜,海生物丰富多样,犹如巨大的海洋宝库。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这片海湾就掀起人工海水养殖的恢宏序幕,也就是蓝色革命中的第一次浪潮——藻类养殖。

    上世纪50年代,荣成首创海带人工筏式养殖技术,开启了我国人工养殖海带的先河,随后培育了裙带菜、紫菜、江蓠、羊栖菜等大型海洋藻类,海藻养殖成为荣成重要的支柱产业。“最开始,海带养殖是靠草绳子和玻璃浮漂,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使用尼龙绳夹海带苗,直至90年代以后才开始使用塑料浮漂。那时候,晒海带只能靠天,天气好,海带很快就干了;天不好,海带就容易坏。”山东海之宝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张启泉告诉记者。目前,海带已是全球海水养殖的第一大品种,而荣成的藻类养殖面积达到22万亩、年产量55万吨、产值30多亿元,成为“中国海带之都”。

    荣成的海水养殖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成长于70年代,发展于90年代,转换腾飞于21世纪初期,先后经历了“鱼、虾、贝、藻、参”五次产业浪潮。第二次浪潮是虾类养殖的变革,始于上世纪70年代,主要采取池塘养殖的方式,实现了对虾工厂化育苗,建立了全国最大的对虾育苗场。目前,我市虾类养殖面积稳定在3万亩,年产量8000吨左右。我市在上世纪80年代掀起海水养殖的第三次浪潮——贝类养殖。自此,我市开始采取穿耳吊养、筏式网笼、海底投放等养殖方式,实现了扇贝、牡蛎、贻贝、魁蚶、泥蚶等贝类的规模化养殖。在寻山集团育苗分公司工作多年的王磊,谈起公司的发展,仍历历在目。“上世纪90年代左右,公司还只有2个车间。鲍鱼养在网箱里,成活率也不高。2000年前,育苗还是用的波纹板,经过我们不断尝试和技术的改进,在2005年,我们育苗就开始用水泥附着基,2006年,又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改进,直至2013年,我们就开始使用黏土附着基,也就是现在看到的这种,U型黏土附着基,通透性好,清理方便。”说着,王磊从育苗池中拿起一片附着基向记者介绍。记者看到附着基内部密密麻麻的鲍鱼苗刚刚肉眼可见,可以想象到它长成以后的样子。目前,全市贝类养殖面积10万亩、年产量20万吨、产值45亿元。

    上世纪90年代,荣成研发出深水网箱技术,养殖了鲈鱼、大菱鲆、许氏平鮋、黑鮶、河鲀(俗称河豚)等20多个经济鱼类品种,实现了鱼类养殖从近海、工厂化到深海的跨越,这也是我市蓝色革命的第四次浪潮——鱼类养殖。目前,全市鱼类养殖面积5000亩、年产量2000吨、产值2亿元。第五次海珍品养殖浪潮,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荣成首创海水养殖“721”模式,并成功总结出“浅海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实现了海参、鲍鱼、海胆等海珍品的集约化养殖。

    “浅海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源自“721”养殖模式,即单位养殖面积中藻类品种占70%、滤食性品种占20%、投喂性品种占10%,利用养殖品种间的互补优势,实现生态健康养殖,有效降低了养殖污染,改善了海水质量。后经近10年的实践和优化,成功总结出“浅海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在桑沟湾20万亩海域全面推行,亩均效益增加2.5倍以上,年固碳量11万吨以上,相当于植树造林12万公顷,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目前,全市海珍品总产量达到9万吨,年产值100多亿元,占养殖业总产值比重达75%。

    在经历前五次养殖浪潮的洗礼后,我市按照“生态、创新、富民”理念,秉持“规划引领、科学布局,各具特色、差异发展”思路,不断实施以“增殖放流+人工鱼礁+藻场移植+智能网箱”为主体的海洋生态牧场综合体建设,用农业“新六产”理念助推新旧动能转换,走出一条“生态优先,一二产互补,一三产互融”的现代渔业发展道路。

    科技创新

    引领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走进山东好当家股份有限公司的育苗基地。大棚内的温度基本恒定,光线比较昏暗,但仍能看到育苗池内的白色塑料筐内装满了一张张塑料波纹板,大小不一的海参苗静静地趴在波纹板上。工人们有的转动倒池机将附着海参苗的塑料筐从一个池子倒入另一个池子;有的手握钩子棍,一个一个地撅起塑料筐,从一个池子倒入另一个池子。工人说,这种“倒池子”的活计他们每天都要重复进行,目的是为了清理沉淀到池底的参苗粪便、海水沉淀物、未摄食完的饵料等,确保育苗池中的水质不受污染,有利于参苗生长,待种苗长到80到100头时,就要投放到海里,让它们自由生长。

    山东好当家海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水产研究所所长谭福祎告诉记者:“从我1998年来好当家,到现在已经20年了。这20年来,好当家变化很大。我刚来的时候,好当家的海参养殖面积只有1.5万亩,现在已经达到5万多亩。刺参的品种也在不断优化,整个养殖过程都用上了机器,大大减轻了人力投入。例如,海参苗倒池子的时候,一个2万平方米的车间有20人就够了,这都是因为车间里上了方便运输的电动车,以前这些工作量至少得50多人才能完成。”

    从好当家海参的整个养殖过程也可以看出,科技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好当家采用的是围海养殖的方法。为保证海参成长的全过程水质过关,好当家集团成立水产研究所,要求技术人员每天对水质进行取样化验,定期送往中国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等科研单位进行化验,保证养殖基地内水质各项指标达到国家一类渔业水质标准。1998年以来,好当家集团还陆续向养殖基地投放海底人工礁,开展海参底播增殖,营造与天然海底结构类似的环境,并根据养殖容纳量,探索出了自己的海参养殖模式。通过“投苗不投饵”的生态有机放养模式,“好当家刺参”先后荣获“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中国名牌农产品”等诸多认证和荣誉。

    此外,好当家集团建设了高标准的海翔食品检测服务有限公司,配备各类检测设备50多台(套),包括气象色谱质谱连用仪、液相色谱质谱连用仪、酶标仪等高端化学分析设备,可进行700多项农兽药残的检测。2004年12月,检测公司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评审,2007年12月,被省财政厅、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评定为“出口农产品区域检测中心”。目前,好当家集团还与各科研院所合作,探索水下采捕机器人的使用,以此解决捕捞海参时人力投入过大的问题。

    荣成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从未离开过科技进步的支持,也从未离开与各大科研院所的合作。各养殖企业也通过这种合作逐渐摆脱对人力的依赖,实现生产机械化。在荣成荣金海洋科技公司养殖基地,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串串牡蛎被拖上海面,送到了传送带上。在海水的冲洗下,附着在牡蛎壳上的饵料、海藻等顺着传送带流进大海,为鱼虾、海参等海洋生物提供饲料。这一套海上作业环节下来,不仅收获了干干净净的牡蛎,还形成了一条生态食物链。这得益于由中国水产科学院上海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与荣金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吊绳养殖牡蛎收割机。而在山东俚岛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带收获船的使用也大大提高了公司的作业效率,实现了海带无遗漏收割、海带在收获仓内整齐码放的技术要求。为确保海产品规模化健康养殖和可持续发展,走机械化之路是必然的。

    据统计,到2016年底,荣成海水养殖面积达到60万亩,特别是海带、鲍鱼、海参等产业独占鳌头,分别占全国44%、16%、9%。现在,荣成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生态养殖基地及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正引领中国海水养殖第6次发展浪潮。

    休闲渔业

    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海洋产业一直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围绕做大做强这一产业,我市积极挖掘现代渔业三产属性,全面开启海洋牧场建设,并将其作为推动渔业供给侧改革、促进海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抓手。桑沟湾海洋牧场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率先建设起来的,为探索具有我市特色的现代渔业发展道路积累了丰富经验。

    “2013年起,我们开始探索发展休闲渔业。经过不断学习,2015年,正式步入正轨。我们一直都是做河豚养殖的,所以,从研究河豚的趣味性入手,加入海洋牧场贝类的采摘,渐渐发展为成熟的海洋牧场。”桑沟湾海洋牧场负责人刘爱娣告诉记者,现在,每到夏季,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在海洋牧场上感受大海的气息。据不完全统计,仅2017年,桑沟湾海洋牧场就接待游客近20万人。刘爱娣也在企业成功转型的同时,既卖风光又卖体验更卖产品,将河豚这种海产品推介出去。

    千里海岸,风光无限。像桑沟湾海洋牧场一样,我市以18家休闲渔业示范基地为依托,以“增殖放流+人工鱼礁+藻场移植+智能网箱”为主要内容,打造各具特色的海上田园综合体。北部,以西霞口集团、成山鸿源等企业为重点,以人工鱼礁投放和海洋环境改良为特色,打造游钓型海洋牧场;中部,以威海长青集团等企业为重点,以苗种培育、海珍品增殖为特色,打造科技型海洋牧场;南部,以好当家集团、泓泰渔业等企业为重点,以立体、生态、循环养殖为特色,打造田园型海洋牧场。同时,完善生态立体养殖模式,完成了西霞口、烟墩角、东楮岛等6家单位海洋观测网设备安装,实现了对海洋牧场的“可视、可测、可控”。

    2018年,我市加快海洋经济跨越突破,打造全国海洋牧场示范区,将重点开展海上“三区划定”,大力实施海带疏密工程和“浮漂颜色革命”,全面清理禁养区养殖和限养区、适养区非法养殖。同时,将海洋牧场作为全域旅游的其中一环,推进海洋牧场与休闲渔业融合,培植精品海洋牧场。海上,以牧场、海岛、休闲平台为载体,建设“渔家乐”综合服务区,大力发展捕鱼、戏水、观光、采摘等渔趣活动,打造生态体验型休闲渔业。陆地,以滨海沙滩、渔港、钓场等休闲场所和旅游景点为基础,大力发展与旅游观光、海上采摘、休闲度假相结合的海鲜烧烤、海鲜大咖等特色餐饮,打造美食型休闲渔业。同时,结合“最美渔村”建设,大力发掘渔俗文化,举办“渔民开洋·谢洋节”等民俗节庆活动,推动海洋牧场与渔家文化相对接,打造文教型休闲渔业。目前,全市已建设特色渔村5个,打造了16个传统古村落。

    在爱伦湾国家级海洋牧场,入夏以来,每天数以千计的游人来此感受“耕海牧渔”的别样风情。美国国家渔业协会会长康杰参观考察荣成海洋牧场建设工作后兴奋地表示,这里的海洋牧场实属奇观,美国渔业发展要从中借鉴经验。目前,全市已培植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休闲渔业示范基地、休闲海钓示范基地44家,先后举办“渔夫垂钓”亲子游、国际海钓精英赛、中韩海钓友谊赛等赛事10余场次。2017年,海洋牧场、休闲渔业收入34亿元,带动渔民增收6.5亿元,实现了由卖产品向卖风光、卖体验转变。

来源: 荣成市新闻中心
编辑: 刘思冰
相关热词搜索:
搜索推荐
图片新闻
  • 上新了,威海打卡点丨22万余株郁金香绽放成“海”
  • “威海好品”亮相第四届消博会
  • 一季度全市292个工业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 威海“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精彩纷呈
威海新闻
文娱
国内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