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城市生态 打造会“呼吸”的威海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2019-07-09 08:20:28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晚报
今年,“海绵城市”建设又一次进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记者从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了解到,威海“海绵城市”工程建设今年将新增9.7平方公里。

  今年新增“海绵城市”9.7平方公里,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海绵化”

  重建城市生态 打造会“呼吸”的威海

  透水地砖铺设的人行道、小游园,具有蓄水功能的河道,能够集水、净水的下沉式绿地……近年来,随着威海“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这些融入“海绵城市”元素的配套设施已“渗透”到城市建设工程当中。

  今年,“海绵城市”建设又一次进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记者从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了解到,威海“海绵城市”工程建设今年将新增9.7平方公里。如今,半年已过,“海绵”项目的进展如何?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爱山实验学校南侧的“镜秀湖”,它的作用是雨水回收。 威海晚报记者 薛航 摄

  “海绵学校”营造生态校园环境

  今年9月,又一所“海绵学校”将建成并投入使用,它就是位于环翠区羊亭镇大西庄村西的爱山实验学校。

  眼下,爱山实验学校的施工现场可谓一派忙碌,各个岗位上的施工人员正忙着进行室外铺装等工作。施工现场负责人于圣民介绍,爱山实验学校自去年年初开始动工,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目前12栋单体建筑的主体施工已经完成,仅剩室外装修等还未完成,总体建设进度已达90%。

  该校总建筑面积约4.6万平方米,属于九年一贯制学校,可容纳学生3600余人。走在校园内,黄白相间的教学楼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亮眼。这所现代化的新学校,不仅规模大、设备新,还在规划建设中融入了“海绵城市”的理念。

  “渗、滞、蓄、净、用、排”,是“海绵城市”理念的核心内涵。在爱山实验学校,这些理念都得到了体现。于圣民告诉记者,在施工初期,他们特地规划了一个雨水收集系统,砌筑了雨水过滤收集井,并设置了循环使用系统,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绿化灌溉及施工用水。

  学校南侧有一处“镜秀湖”。未来,这既是校内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是一个雨水回收湖。“我们在水位警戒线处埋设泄洪管道,确保在遇到特大暴雨时不积水,并能将多余的雨水及时汇入市政雨水管网,达到蓄、用、排的目的。”于圣民介绍,校内所有车位均下设透水层,确保雨水及时下渗,路面不积水。校园两处庭院还铺设了透水混凝土,既保证雨水快速下渗,补充地下水,又能达到地面美观的效果。

  此外,校园内多处花坛为下沉式花坛,可及时吸纳路面雨水,可减少灌溉花草的用水。

  “海绵公园”增强城市生态活力

  正在建设中的爱山实验学校,将为广大师生创造美好的校园生态环境。而同样运用了“海绵”元素的张村镇景湖公园现已完工并投入使用,成为了周边居民散步休闲的好去处。

  景湖公园是一处小游园,位于张村河中下游,总面积5.5万平方米,总长度约2.2公里。漫步在景湖公园中,不少居民会发现,公园的地面看起来总是湿润润的。这便是公园中“海绵”元素的神奇之处。

  景湖公园的地面均由透水地砖铺设而成,这种透水地砖能够快速吸收地面雨水,使雨水下渗至土壤中。如此一来,雨天时,地面不积水;晴天时,土壤中涵养的水分又能保持地面湿度,达到降低地面温度的作用。

  环翠区住建局工作人员介绍,去年年初,景湖公园分两期进行了改造升级。改造过程中,除了绿化、花化景观效果的提升,娱乐休闲功能的强化,“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也使公园的生态功能大大增强。

  “原来的景湖公园面积较小,绿化带的面积自然也有限,改造后,原来的普通地砖全部更换为透水地砖,绿化带的蓄水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升。”工作人员介绍,公园内的绿化带部分设置为下沉式绿化带,能够很好地保证雨水下渗,同时,绿化带面积的增加也增强了绿地的蓄水能力。此外,景湖公园沿河而建,改造后的公园蓄存雨水不再如改造前那样排到马路上,而是被引入张村河中,用以增加河道的蓄水。

  现在的景湖公园,绿树成荫,夏花成海,俨然是张村镇一道亮丽风景,更是一处受到居民好评的、具有生命力的生态景观园。

  威海已建成“海绵城市”27.7平方公里

  重建城市生态,让城市自由“呼吸”,是“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海绵城市”项目并非孤立项目,而是融入在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项目之中,发挥着“海绵”的效用。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城建科工作人员介绍,威海自2016年起正式推行“海绵城市”建设,截至2018年年底,威海共建设“海绵城市”27.7平方公里,部分住宅小区、市政道路、学校、公园、广场、绿地、河道等,皆融入了“海绵城市”的理念。这些分散在城市各处的“海绵”,正在人们不知不觉中,形成着城市新的“呼吸系统”,调节着城市的局部小气候。

  今年,威海继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新增“海绵城市”9.7平方公里。这名工作人员表示,去年,威海编制的《威海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通过了专家评审,威海将以初村河、涝台河等6个流域为试点流域,采用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透水铺装等措施,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提高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和防灾减灾能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与此同时,威海还将按照城市建成区面积5%的年均速度,对城市道路和绿化设施等分批进行“海绵化”改造。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5%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随着一项又一项“海绵城市”改造项目的实施,河畅岸绿、山青海蓝、人水和谐的“海绵威海”,正在变为现实。(威海晚报记者 李林 通讯员 曲鹏 远梁毅)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晚报
编辑: 谭立勇
相关热词搜索:
搜索推荐
图片新闻
  • 闫剑波率队赴北京开展招商促进活动
  • 威海这款传感器能“触摸”地下5000米
  • 突破“卡脖子”技术!威海这位燃气安全专家身怀“独门绝技”闯市场
  • 昆嵛山春分小镇文旅项目本周六启用
威海新闻
文娱
国内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