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溯流而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关注民生
2019-03-01 09:43:53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2018年,距离改革开放正式拉开帷幕已经过去了整整40年。站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威海作家唐明华以30余万字的纪实文学作品《大风歌——中国民营经济四十年(1978-2018)》(以下简称《大风歌》),向新中国献礼,向改革开放致敬。

在历史的长河中溯流而上

——访《大风歌——中国民营经济四十年(1978-2018)》作者唐明华

◎记者 李林

2018年,距离改革开放正式拉开帷幕已经过去了整整40年。站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威海作家唐明华以30余万字的纪实文学作品《大风歌——中国民营经济四十年(1978-2018)》(以下简称《大风歌》),向新中国献礼,向改革开放致敬。

2月25日,唐明华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倾情讲述了作品创作背后的动人故事。

《大风歌》新书。记者 薛航 摄

厘清中国经济发展的“线头”

“如果说,改革开放是一个古老民族浴火重生的时代机缘,那么,民营经济就是盗来天火的普罗米修斯。”

——摘自《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这是《大风歌》引言的题目。气势恢宏的诗句里蕴藏着的豪情与悲壮,自始至终激荡在唐明华的胸腔中,也奠定了整部《大风歌》的情感基调。

有专家评论说,《大风歌》是改革开放40年来唯一一部全景式讲述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的文学作品,具有史诗的气质。

改革开放的征途走了40年,创作这部《大风歌》,唐明华用了十年时间。十年,是一部经典酝酿、发酵所必需的代价和成本,也是一个作家跋涉千里、上下求索的执着与坚持。

十几年前,唐明华还是一名记者,工作中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企业家,他被这些“草根”充满波折的创业经历震撼着,吸引着。

他萌生了一个想法:这些“草根”命运的改变,折射出的正是国家命运的改变,为什么不能做一个电视系列片,记录和讲述这些民间传奇?

然而,没有经费,没有团队,想要凭一己之力拍摄、制作一部系列纪录片,几乎是无法实现的。“后来我想,既然拍不了纪录片,那我就用笔写下来。”唐明华说,冥冥中有一个声音告诉他,他应去做这件事。

这份执念从何而来?唐明华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看到了一幅无与伦比的时代锦绣,但许多人并不知道编织过程中经线与纬线的错综复杂,而那根厘清脉络的关键线头,就是民营经济。

唐明华很喜欢席慕蓉的一句话:我总觉得,生命本身应该有一种意义,我们绝不是白白来一场的。“改革开放中民营经济的发展,便是亿万‘草根’艰难前行、挣扎奋斗的历程。正是有了民营经济的悄然崛起,才有了市场,才有了经济的腾飞。”这样一段饱含着汗水、泪水乃至血水的故事,需要有人去书写、去铭记,他决定做这个肩负使命的人。

打捞沉入历史长河的“碎片”

“时隔经年,我们终于领悟,镌刻在历史阡陌上的一行行脚印,俨然是关于思想解放的伟大证词,字里行间,向世人诉说着一颗古老灵魂深刻蜕变时鲜为人知的心灵秘密。”

——摘自《大风歌》

《大风歌》写了近40位民营企业家的故事,是唐明华通过报纸、网络等各种渠道搜集、筛选而出的改革开放历程中节点事件的代表人物。“他们是若干个民营经济领域中的若干个第一。”唐明华说,把这“若干个第一”连接起来,读者就会看到中国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那令人百感交集的“心电图”。

2008年5月,年逾五旬的唐明华背起行囊,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寻访之路。他千方百计地与当事人建立联系,北京、浙江、广东和山东各地均留下了他的足迹。唐明华形容自己“像在历史的长河中溯游而上,打捞沉在水底的碎片”。

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大本营”,也是唐明华走访的重要地点。一次,唐明华乘坐长途大巴车前往温州。那时的高速公路还不像如今这般四通八达,一路上颠簸得十分厉害,唐明华一个从不晕车的人在车上吐得昏天黑地。那是唐明华有生以来,最为痛苦的一次晕车经历。

还有一次,唐明华前往北京,采访新华社的一位老记者。采访的前一天,唐明华发了一夜高烧,身体十分虚弱。想到这次采访机会来之不易,唐明华咬着牙起床,又倒了三趟公交车,按时抵达了约定地点,完成了采访。

“那时候在火车、大巴车上,我常想,自己这么大年纪,为什么要自己花钱、承受着别人的非议来遭这样的罪?”唐明华说,但是一点点做下去,越做越有一种隐隐的使命感。

填补民营经济创作的文学空白

“眺望昨天的血色浪漫,就会发现拓荒者的背影是那么沉重,忽明忽暗的景色是那么凄美。”

——摘自《大风歌》

改革开放前30年民营经济的发展,唐明华边采访边写作,用时一年多,创作了十万余字。这部作品,便是《大风歌》的雏形。

2009年9月初,唐明华将作品寄给《北京文学》一位退休的老编辑,向其讨教。没想到,对方却把文稿推荐给了中国最顶级的文学刊物之一《中国作家》,编辑部上下皆被唐明华的作品震撼。半个月后,长篇报告文学《大势》在《中国作家》以头题位置惊艳面世。

后来,《中国作家》的编辑告诉唐明华,因为看重这部作品的分量,他们毅然撤掉已经编好的稿子,以《大势》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献礼。

这次戏剧性的亮相,让唐明华颇感亢奋。时隔不久,他又瞄准了新的选题。与此同时,他还不断地梳理、补充、完善了许多内容,将十余万字的《大势》扩展成了30余万字的《大风歌》。

2018年11月底,《大风歌》正式出版发行。历经十年磨砺的文学之剑,终于显露出历史的重量和思想的光芒。2019年1月9日,《大风歌》新书发布暨中国民营经济纪实文学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大家一致认为,《大风歌》展现了一种担当和勇气,显示出了作者的家国情怀和开阔视野,填补了对于中国民营经济40年成长历程宏观描述的文学空白。

凭借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大风歌》的部分节选还入选了“2018中国报告文学精选”,并荣登由《北京文学》隆重推出的“2018中国当代文学排行榜”。

对于这样的结果,唐明华感到十分欣慰。专访即将结束时,他说,他是改革开放40年的亲历者,在创作《大风歌》时,他始终以一名作家的视角对那段历史进行审视、呈现和反思。他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风歌》一定会逐渐凸显其深蕴的人文内涵和历史意义。

唐明华。 资料片
   ■作者简介

唐明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报告文学《中国结》,荣获第三届“泰山文学奖”;长篇纪实文学《沧海九歌》,荣获山东省第十二届文艺精品工程奖;报告文学《光明行》《聆听大地的心音》获山东省作协一等奖。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编辑: 宋倩
相关热词搜索:
搜索推荐
图片新闻
  • 威海3个水产品上榜第四批“好品山东”品牌
  • 即将亮相!威海城区这一新地标最新进展来了
  • 威海海鲜亮相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现代农业博览会
  • 更具“国际范”!威海入境游持续升温
威海新闻
文娱
国内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