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退役军人】村民的“跑腿书记”
村民的“跑腿书记”
——记最美退役军人、临港区大宅库村党支部书记于声洋
◎记者 李森
卷卷裤腿,捋捋袖子,近60岁的于声洋站在队伍最前头,领着村民们一起做操。上了岁数,他手脚没那么利索了,摇摇摆摆的一点不好看,可大宅库村的村民却这样说:“有‘跑腿书记’领着,干啥都有奔头!”
于声洋是土生土长的大宅库村人,人生的前半段,他当过兵,立过三等功;做过家纺生意,开了小加工厂。2011年,适逢换届,他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于声洋(右)和村民闲话家常。 记者 李森 摄
半个老头子了,还能折腾啥?可从那时起,于声洋和大宅库村人就像按了快进键一样,“逆袭”了!
驱车进入大宅库村,绿树成荫,花草点缀,绿树掩映中,一排排小院错落有致。很难想象,这一度是个破败混乱的村子。这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是因为有个敢说敢干的“当家人”。
不少村民记忆犹新,当年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门口都有违规的乱搭乱建,你圈一块地种菜,他垒几间房堆杂物,鸡笼鸭舍遍地,整个村里没有好走的路。
于声洋上任第一件事,就把整治村容村貌放在最前头,“村容村貌就是人的脸面,收拾利索了才有精气神,才有干劲!”
但这直接触及了一些人的利益,村民不理解,质疑声四起:“选你是为了带大家致富,可上来就先要拆屋!”
有村民说:“法不责众,又是乡里乡亲,看你老于好意思先拆谁家的?”
当兵时就是出了名的犟,于声洋没有退步,咬着牙背水一战。
谁也没想到,于声洋这“第一刀”先挥向了自己。因为上任前发展家纺,他自家门口的规划线外也建有几间房。于声洋二话没说,两天内扒掉了自己的8间正房、8间厢房和价值10多万元的一个小加工厂。
有几十年的老伙计和于声洋打感情牌,诉说家中不易,于声洋默默听完,就一句话:“有困难,我自个儿借钱给你,但政策不能改。”
村里的事就是这样,带头人一碗水端平,许多问题迎刃而解。没多久,村里的其他村干部和党员带头,影响村整体形象的239处违章建筑几个月内就被彻底清除。
先破后立,村民们建设美丽家园的热情被点燃了,硬化路面找不到运输车,村委干部开着自家车跑了一趟又一趟;路两边要换树种,村民们争相把自家院里的果树无偿拿出;到了果树修剪季节,村里妇女们自发提着果树剪干起来……
村里环境好了,但于声洋却始终保持清醒,他深知,真的过好日子,还得有钱。
和许多上了岁数的人一样,于声洋琢磨事时爱抽烟,烟瘾大到一天能抽掉4包。但自从当上村党支部书记那天,他就戒掉了烟,而且要求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会时,开会不能抽烟、不能交头接耳、不能接打电话玩手机。“我着急啊,村里底子这么薄,我恨不得一天掰成两天用。”
这些年,于声洋到处跑项目,带着村两委成员,马不停蹄给村里引进了纸箱厂、电子厂、造船厂、鱼竿厂,同时帮助村民自己创业,办起了玻璃钢厂、农业机械制造厂和榨油厂,解决了村内闲置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针对村内闲置果园较多的实际情况,村两委干部以较低承包价格鼓励农户承包果园,如今已发展150余亩苹果采摘园、40余亩葡萄采摘园和100余亩枣树采摘园。
利用区位优势,村两委干部还积极促成竹源家庭农场与村原榨油厂开展合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踏上新型集体化路子的村里,如今打了一个翻身仗,集体收入一年多过一年。收入增加了,文化生活也得跟上,村里又给大伙新建了老年活动室,成立村文艺队。
一开始,有些村民羞于表现,于声洋就和妇女主任于忠萍到广场带领村民跳舞。“只有我有了足够的积极性,才能够带动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作为村干部,我打心眼里希望村民们都有个好身体。” 于声洋笑着挠头,说自个跳得不好。
任职近10年来,他一心扑在工作上,自家生意基本没时间管了。但若是村民病了,不管是刮风下雨,随叫随到。手机24小时开机,生怕群众有事联系不到他,家里的三轮车、摩托车就是大家的应急车。
村里的老伙计和他开玩笑,说他这官当的没意思,就是个 “跑腿的书记”。他听了乐呵呵地说:“这个称呼好嘛,当干部,可不就是给群众跑腿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