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里的“温暖瞬间”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威海要闻
2019-08-12 10:16:38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一场台风就是一场考验。在这个惊心动魄的不眠之夜,还有一群“逆行者”在台风中守望相助,他们穿梭在狂风暴雨中,跋涉在山间村道,一个个冰雨中的感人情景,拼凑成一座城市的温暖屏障,也汇聚成全市上下战胜台风的磅礴力量。

一场台风就是一场考验。在迎战“利奇马”中,有一群“逆行者”在台风中守望相助,他们穿梭在狂风暴雨中,跋涉在山间村道,一个个雨中的感人情景,凝聚成一座城市的温暖屏障,也汇聚成全市上下战胜台风的磅礴力量。

台风里,他“弯腰逆行”

背起老人送往安置点。 夏东村供片

11日下午4时,乳山市城区街道夏东村,狂风呼啸,大雨滂沱。风雨中,一人背着,一人撑伞,一位白发老人被转移到安全地方安置……

早在两天前,村里就对低洼住户进行动员撤离。风大雨急,夏东村村委村干部再次挨家挨户寻访村内低洼地带住户,检查撤离情况。

95岁高龄的村民刘青娥,子女在外务工,常年一人居住。老人的安全成了大家心里最大的牵挂。

推开大门,庭院的积水已经没过脚踝,夏东村党委副书记宋炳辰等赶忙上前推开屋门,老人正盘腿坐在炕上,“大娘,晚上要下大雨啦,给您找个安全的地儿住一晚,好吗?”宋炳辰转身弯下了腰,指了指后背,老人从炕上站起来,伏在他温暖的后背上。

“好嘞,给您送到安全的地方哈!”宋炳辰动作轻柔地背起老人。一旁的干部担心老人着凉,特意拿起一件外衣披在老人身上。

走出屋外,雨还在下着。守在屋外的村民张子平急忙将伞撑起,为老人遮挡风雨,自己则完全暴露在风雨中。“我没事儿,淋点雨怕啥。”他说。

这一路,宋炳辰脚步很快,既怕风雨将老人淋湿;宋炳辰步伐很稳,又怕老人瘦弱的身体经不起颠簸……直到将老人顺利送达安置点,他才长舒了一口气。

汗水和雨水糊了一脸,他笑了。“您在这住着就行,等安全了,我再来接您回家……”

这份“暖心外卖”已送到

8月10日傍晚,看着手机上关于“利奇马”的新闻,荣成市宁津街道留村党支部书记程军福有些坐不住了,他心里最牵挂的是“台风来了,老人们的饭可怎么办呢”。

今年6月,留村里办起了“爱心食堂”,村里8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和残疾、困难群体每天都会来这里吃上一顿免费午餐。程军福发起愁来,五六户腿脚不便的老人去哪吃饭。

“来不了,就送上门。”程军福马上召集村里爱心志愿者,准备第二天中午把这份“暖心外卖”给他们送上门。

11日一大早,村里的“爱心食堂”就忙活起来了。知道今天要包饺子,村民程忠婵特意从家里割了把韭菜,给饺子里添点鲜。

外面风大雨急,“爱心食堂”里的爱心志愿者们热热闹闹地包着饺子。11点,热腾腾的饺子终于出锅了,“得趁热把饺子送上门”,村妇女主任刘彩霞赶忙带上志愿者,冒着细雨出发了。

村民程华勇自幼就腿脚不便,正看着外面越下越大的雨,想着中午饭是没着落了。

“大勇,我们来给你送饺子了。”门外,刘彩霞和两名志愿者来给他送饺子。望着热腾腾的饺子,程华勇激动地不知该说些啥。

“赶紧趁热吃,明天你就好好在家等着,我们还来送。”送完了这家,刘彩霞和志愿者们又深一脚浅一脚地奔向下家。

此刻,外面的雨依然下着,风依旧呼啸着,老人们的心却暖暖的……

临时的“家”也很温暖

田和街道工作人员为安置点群众发放被褥等物资。 通讯员 于晓玲 摄

11日晚上6点半,威海九中体育馆里饭菜飘香。作为高新区田和街道的一处安置点,这里暂时成了30余名佛顶社区居民的“家”。

佛顶社区位于环山路南坡上,风大雨急,危险加剧。11日下午2时,田和街道20多名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劝说居民撤离,10户30余人顺利转移到九中体育馆内。

虽说是临时的“家”,也得有家的温暖。居民们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4点。田和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秦英秀首先想到的是让大家吃上一顿热腾腾的饭菜。秦英秀跟一家餐饮店提前预约,做好饭菜并配送到安置点,一个个暖心饭盒及时交到居民手中。

“在这里住得安全、吃得好,外面雨再大也不怕!”刚被转移到这里的佛顶社区居民李泽花,打开工作人员送来的热乎乎盒饭时,高兴地说。

年长的89岁,最小的只有2岁,为了安抚大家恐惧和焦躁的情绪,田和社区卫生所医生吕晓明和护士高玉玲成了大家的知心人。

78岁的李秀花右手骨折并伴随着咳嗽,吕晓明为她听诊、测血压,还给李秀花进行推拿。体育馆里的氛围越来越好,居民们有的在一起做游戏,有的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有的打起了羽毛球和乒乓球。

“在这儿休息大家可以相互照应,心里踏实多了。”居民李秀英说,水、面包、饼干、纸巾及药品在这里应有尽有。

夜深了,安置点里的被子、席子等用品派上了用场,工作人员还进行24小时值守。不少居民找到工作人员,主动申请与工作人员一起守夜,他们说:“台风夜,让我们一起守护这个家!”

“别急,我们帮忙推一把”

狂风暴雨中车辆抛锚,交警帮助市民推车。市交警支队供片

“一、二、三,使劲!”顾不得脸上淌下来的雨水,市交警支队二大队民警于肖飞躬下身子,双手按住轿车后盖,和搭档一起用尽全力,推动车子向前行进,在狂风暴雨中留下温情的一幕。

11日下午4时,正在巡逻的于肖飞接到警情,在大友岗发生了一起车辆剐蹭事故。正当他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处置完事故准备离开时,旁边的另外一辆迟迟没有启动的白色轿车引起了他的注意——

“师傅,怎么了?”“车子怎么打都打不着火!”风雨中,司机的话透着着急。听罢司机讲述,于肖飞二话没说,与搭档径直走到轿车尾部,“师傅别急,我们来帮忙推一把!”

伴随着风声呼啸,滂沱的雨越下越大。本就不暖和的身子被水一浇,全身上下都透着寒意。可于肖飞没有在乎这些,双眼始终盯着轿车前进的方向。雨水打湿了他们的衣服,但身上的一抹荧光绿却显得更加明亮。

穿上警服18年,于肖飞经历的类似“小事情”已经数不胜数。不论是大雨滂沱还是风雪交加,只要能帮上忙,他都无一例外地选择留在现场,帮助这些最需要帮助的人。可在他看来,这样暖心的事不过是举手之劳。

几分钟后,轿车已经被他和搭档挪到路边的安全地带。确认车辆无碍后,于肖飞松了一口气,没有多说一句话,便转身离开现场。“谢谢!”司机感谢的话语脱口而出,可专注于大雨的他却没有听见,径直走向警车,投入到下一个工作任务中。

“今晚能睡个安稳觉”

“台风就要来了,咱的房子可能住着不安全,你们这几天到亲戚朋友家住吧。”8月10日下午,这样的话,孙家疃街道伴海社区党总支书记、社工站站长李平平不厌其烦地说了几十遍。

在得知台风即将来临的消息后,孙家疃街道安排多名机关干部到自己的分包社区,联合社区工作人员入户走访巡查,提前做通群众工作,为80多户危房群众撤离提前做好准备。

孙家疃街道党工委委员、武装部长盛守卫分包的是伴海社区,因为社区有不少老房子,他和社区工作人员早早就开始入户做工作,协调居民及时撤离。对于不便到亲朋好友家住的居民,街道帮他们联系周围的几家旅馆,并与孙家疃小学沟通在学校体育场设立一处临时安置点,供这些居民临时躲避台风天气。

直到晚上7点钟,盛守卫还坚守在伴海社区里。原来,这里有30多户居民是外来务工人员,因为在辖区一处食品加工厂打工,他们就近在伴海社区租了平房住。

“大家赶快收拾好自己的贵重物品,我们的车马上就来了,一会儿大家有序上车撤离。”风雨中,他一边招呼现场群众,一边电话联系车辆情况。现场还有其他几名街道机关干部也在帮助撤离群众收拾、搬运行李。这些外来务工人员激动地说:“政府真好,为我们老百姓考虑得真周到。政府为我们的安全负责,真是感谢。”

夜色渐浓,风雨依旧,气温有些低,但这辆行驶在雨里的中巴车里坐着满满当当的人,仍是一派温暖如春。很快,中巴车顺利到达了安置旅馆,“今晚终于能睡上安稳觉了。”

千余名工人住进“爱的小屋”

竹岛社区卫生中心医护人员为工人测量血压。 记者 高昕 摄

“大家排好队,一个一个来。”8月11日,威海国际展览中心C区内灯火通明。工人李炳坤说:“这是统一发的矿泉水、被子啥的,我们搬过来,等会睡觉可以铺着。”

为防御“利奇马”,8月11日上午10时左右,环翠区竹岛街道会同环翠区住建局联系6辆大巴车,紧急疏散建筑工人,确保辖区在建工地人员安全。

“此前,街道对辖区内工地的施工情况及工人数量进行了摸底排查,以备随时展开救援。”环翠区竹岛街道工作人员介绍。

为满足工人生活需求,街道配备了矿泉水2600余瓶,联系应急管理部门准备被褥800余床。同时,为了维持现场秩序,安排街道班子成员及机关干部40余人,崂山路派出所、竹岛派出所警务人员8名。考虑到工人们的身体状况,又安排竹岛社区卫生中心医护人员3名,24小时提供医疗保障,切实做好安置工作。

“您的血压正常。”展览中心内,医护人员正在为工人们量血压,箱子里装满了感冒药、降压药等。“没想到这里这么好,不仅有吃的东西、睡的床褥,身体不舒服了,还能随时找大夫。”来自华润施工单位的工人欣喜地说,“我是江苏人,来威海已经七年了。今天我们在工地工作完,饭都没吃上,本来打算回板房先睡一觉,没想到大巴车直接把我们接到了这里。”

截至目前,竹岛街道和环翠区住建局共疏散恒大、万达、华润、望岛名郡、绿轴等8家施工单位的1200余人至展览中心安置。

接工人兄弟回“新家”

工人在临时安置所休息。 崖子镇供片

11日下午6时许,乳山市崖子镇,大雨倾盆。一片灯光忽然穿破黑暗,由远至近——一辆辆坐满工人的汽车向崖子镇初级中学驶来。

镇上的路灯在风雨中发光,工人们的脸庞渐渐清晰,视线中的笑容也多了起来。他们隶属于文莱高速乳山段施工团队,在崖子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他们即将从之前居住的板房,搬进遮风避雨的“新家”。

时间倒转至11日清晨。

“台风一来,板房一吹就垮,咋能让工人兄弟冒着生命危险给咱修路?”崖子镇党委副书记王治坤联系了镇”两委“班子,大清早就开始为文莱高速施工团队准备新住处,地点选在镇初中的图书馆、教室。在这里,应急床褥、帐篷、食物……各类物资一应俱全。

施工方搅拌站站长刘冰是下午5点接到通知的,彼时雨下得厉害,团队临时停了工,又没处去。“咱住的地方是不怕雨,可周围就薄薄一层板,晚上你睡踏实?”“对付一晚上吧,大不了不睡觉。”“那明天施工咋办?你熬的住?”……

“不用熬!”顶着大雨,王治坤带着镇上的工作人员跑进来,“来,安排大伙上车,崖子镇给咱们团队准备了新住处。”

从工地到镇初级中学,10公里山路,窗外天色低沉,车里的气氛却渐渐热起来。崖子镇的工作人员和工人们聊着文莱高速建成后的样子,聊着新住处不进风不进雨的样子,崖子镇这几年新发展的样子……天南海北的口音和威海话混在一起,格外热闹而温暖。(记者 谢菁、匙亮、姜倩倩、高昕、初佳伦 实习记者 杨妍、徐子惠 通讯员 刘兆阳 王晓娜)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编辑: 宋倩
相关热词搜索:
搜索推荐
图片新闻
  • 闫剑波会见华为公司客人
  • 闫剑波会见赛科集团客人
  • 30亿元新能源“大块头”缘何选择威海丨产业图谱招商见闻录③
  • 凭一款2平方厘米精密件,威海这家企业拿下千万元订单
威海新闻
文娱
国内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