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南海新区三年建设突破发展系列报道之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直通南海
2015-01-14 07:30:50    来源: 威海网·威海晚报
基础设施是一个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为筑牢这个根基,南海新区预计年内投入40多亿元,进行公建、市政、管网、景观、绿化、土地整理、城市管理及智能化等方面的建设,着力构建快捷畅通的交通运输体系、安全清洁的能源保障体系、配套完善的水利设施体系……

南海新港

  基础设施是一个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为筑牢这个根基,南海新区预计年内投入40多亿元,进行公建、市政、管网、景观、绿化、土地整理、城市管理及智能化等方面的建设,着力构建快捷畅通的交通运输体系、安全清洁的能源保障体系、配套完善的水利设施体系……以强壮南海新区的筋骨,提高其发展保障能力。

  为实现这些目标,奋进的南海人正不断努力着。

  建设南海新港 开动区域发展蓝色引擎

  “5年来,我们建设新港一直没松劲儿。” 12日早上,南海新区港航管理局港口科科长王鹏打着电话走进办公室:“今天该开工地例会了吧?看看大家这几天都有什么问题,一起讨论一下。”说着,他打开了电脑,接收了前一天的工程进度日报表。

  从2009年7月份到南海新港建设指挥部,王鹏是目前跟进南海新港建设时间最长的人。5年多里,他见证和推进着南海新港的每一点成长。

  查看前一天工程进度,是王鹏每天上班后做的第一件事。在他的办公桌上,还有厚厚一沓《南海港区规划建设项目进度表》,每周开完工地例会,都会有这样一张表格出来,上面所列的问题是下一周需要重点解决的。

  平地崛起一座大港,其中不易王鹏深有体会。然而,凭借着不怕吃苦的劲头,他和同事们攻克着一个又一个难关。

  南海新港建设5公里引堤时,厚厚的淤泥层对施工进度产生了一定影响。按当时的规范,淤泥层超过3米厚须进行技术处理。如果按常规处理,打塑料排水板清淤的话,工程进度将会被大大拖延。于是,他们请来行业内著名专家对此展开讨论,最终决定使用大石料块抛填,迫使淤泥沉降。经过一段时间试验,这一做法得到了专家们的肯定。这项创新不仅缩短了一半工期,还吸引了潍坊港、海阳港等港口人员专程来学习。

  2011年,新港先后遭遇台风“米雷”和“梅花”,当时,码头围堰已基本建成。尽管事先做好了各种防范措施,但石头还是被全部吹到海里。台风过后,王鹏站在海边,心里很不是滋味,但这让他和同事们积累了抗击台风的经验。在接下来的3年中,不管有多大台风,新港再也没遭受损失。

  为推进新港建设进度,从跟进南海新港建设起,王鹏吃住基本都在港口,就连过年也不例外。如今,项目建设已能够按计划如期推进了,他也不用每天住在港口,但他仍两三天就往港口跑一趟,及时了解现场情况,最优化配置机械和船舶,不断加快工期进度。

  目前,南海新港一期工程已结束,正在筹备运营事宜。预计今年上半年,一期2个万吨级散杂货泊位将投入试运营,2016年实现国家对外开放口岸运营;二期防波堤2016年6月底完成主体施工;5万吨级泊位2015年10月启动建设;5万吨级航道2015年12月底前启动建设,2017年12月底前完成;液体散货泊位工程争取2016年年底前立项完成。

  在南海人眼里,新港是南海新区发展的蓝色引擎和依托。新港建成投入使用后,将会大大提升其发展速度,凸显港口带动优势。“三年突破发展誓师大会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深感责任和压力重大。”王鹏说,一定要让南海新港早日建成使用,形成布局合理、互为配套、功能较齐全的区域性中心枢纽港口,以港航业带动临港产业发展,拉动南海新区成为威海未来新的经济增长极。

来源: 威海网·威海晚报
编辑: 宋惠颖
相关热词搜索:
搜索推荐
图片新闻
  • 威海举办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五一”国际劳动节文艺演出
  • 权威发布 | 《2025年实施改革创新项目推动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发布
  • 双线发力破梗阻!高区政务服务跑出“加速度”
  • 威海6人获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称号!
威海新闻
文娱
国内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