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的哥“爱说话”
时间:2月20日
地点:威海南海新区小观镇
全媒体记者:颜燕军
于大勇在擦拭出租车。 本报记者 颜燕军 摄
2月20日,农历正月初二。
吃过早饭,于大勇穿上工作服走向村头。没多久,便等来了途经他工作单位的1路公交车。“过年好!”上车后,于大勇熟络地和公交车司机打了个招呼。
2014年4月7日,是一个让于大勇念念不忘的日子。那一天,他正式成为南海新区公共交通公司的一名出租车司机。每天早上7时上班,下午5时30分下班,日子过得既规律,又有滋有味。他热爱这份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便有不少熟客点名要打他的车。
于大勇告诉记者,他之前是南海新区小观镇北七口村的村民。因为喜欢开车,他在得知南海新区招聘出租司机的消息后,就果断报了名,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出租车司机。
下了公交车,于大勇来到自己的车旁,擦了擦车,绕车身检查一圈后上车出发。9时整,他准时来到泽库,接上预订他车的乘客,向石岛出发。
路上,回想起当出租车司机的第一天,于大勇还是激动不已——“我一整天都哼着小曲儿。”南海新区在人口集中的地方设置了出租车待客点,并且实行出租车电招服务,有人打车随时就走,没人打车也不用跑冤枉路,于大勇由衷喜欢这份工作。
“现在打车的人挺多,有很多外地人来南海新区买房子,也有很多人去南海新港参观。我这人爱说话,在路上爱给乘客介绍南海新区的美景,也因此交了不少朋友。”于大勇说,这正是他开出租车的初衷,可以遇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乘客,也可以享受在路上驰骋的感觉。
“这几年,南海新区变化挺大的,越来越多的工厂在这里投产,越来越多的小区在这里建起,越来越多的景观在这里出现。这里,从一片盐碱荒滩变成了一个崭新的城市。如今的南海新区,每条路都有不一样的风景,我在这里开出租非常有自豪感。”于大勇说。
看准了南海新区的发展前景,于大勇3年前便在南海新区一小区买了房子。出门就是公交车站,距离小区不远就是儿子就读的南海实验中学,房子里水、电、暖、网络一样不少。于大勇说,他现在的生活跟城里人没什么区别。
在南海新区向城市化大步迈进的过程中,不仅于大勇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他的很多亲戚朋友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住在海边的朋友开起了渔家乐,每逢旅游季节,前来旅游观光的游客无数,生意好得不得了。还有的朋友在南海新区的工厂上班,也有人在酒店当厨师。
于大勇相信,近几年,南海新区一定还会大变样,他们也将从城市化发展中获益。
■幸福密码
农民在家门口变身上班族
自己在家门口有份舒心的工作,孩子在家门口安心读书,朋友也在家门口安居乐业……每个人对于幸福的定义不同,但从于大勇的快乐驾驶、快乐生活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他的幸福。他的幸福,来自南海新区日新月异的建设,来自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的铿锵步伐。
去年,我市以“农村居民市民化”为目标,在不断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的同时,突出抓好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和转移就业工作。就业创业政策密度大,先后出台加强就业创业工作推进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发展、加强拆迁村居民转移就业培训等系列扶持政策,引导城乡劳动者到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六大重点区域和十个重点镇转移就业或自主创业。去年,全市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9万人,不少农民既在家门口当起了“上班族”“小老板”。
同时,我市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力度,将农村居民特别是拆迁村居民纳入免费技能培训范围。围绕重点区域建设,创新实施了“模块式”“点餐式”“订单式”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全面提高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转移就业的技能。去年,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8993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