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战略”引领海洋新区发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直通南海
2015-03-05 08:13:29    来源: 威海网·威海日报
经过7年激情创业,南海新区区域发展大框架全面拉开,然而,依然面临着经济总量不大、基础配套尚需完善和人才聚集较慢等挑战与压力。

南海新区蓝色创业谷。资料片

    ■探访实录

    一早就去文登区开会、返程路上走访了两家企业、下午与工作人员讨论入驻项目的后续工作……2月27日,春节后上班第三天,南海新区经济发展局局长鞠红伟迅速恢复到平日的工作节奏。

    鞠红伟之所以如此忙碌,与南海新区今年加快蓝色产业布局密不可分。

    经过7年激情创业,南海新区区域发展大框架全面拉开,然而,依然面临着经济总量不大、基础配套尚需完善和人才聚集较慢等挑战与压力。

    满足于自己跟自己比,就会小成即满,小进即骄。只有跳出威海看威海,放眼全国全省寻标对标,才能看到差距,学到经验,增添动力,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南海新区深谙这一点。

    去年,市委、市政府在“三年突破南海新区发展”中提出,到2016年,要全力培植以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建设生态良好、生产发达、生活幸福的现代化海洋经济新区,力争升级为国家级新区,为南海新区发展明晰了“路线图”。

    目标既定,重在落实。“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开始谋划蓝色产业布局,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花落南海,采取引进知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引智借脑”模式,与正大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奈琦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组建海洋生物质新材料创新产业示范园。”鞠红伟说。

    一路向南,海生万象。“海”是南海新区的符号,更是优势所在。可事实上,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建设的海洋经济新区,南海新区的蓝色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

    面对竞争,在蓝色产业布局落子之前,南海新区管委领导立足实际,分析利弊,得出了一致的结论:与其他海洋经济新区相比,南海新区产业基础虽然有差距,但生态环境、创业环境、服务环境有优势,所以发展蓝色产业宜“轻”不宜“重”,宜“聚集”不宜“分散”。

    放眼全国全省,跟强的学,向高的攀,与快的赛。放眼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经过多次考察学习,南海新区初步确定了以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为平台,重点发展蓝色产业高端服务业,为全市蓝色海洋经济建设提供全方位科研服务的“智库战略”。

    2月9日,“智库战略”开花结果。在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的牵线搭桥下,烟台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和威海正大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签订了合作协议,决定让海洋功能食品研发协同创新平台率先进驻示范园。

    再过几天,创新平台项目就要破土动工,这让鞠红伟忙碌并快乐着。

    全面学习,奋力赶超。如今,南海新区被市委、市政府提升到了全市海洋经济引领区、市域一体化重点发展区的地位,承载起“陆海统筹、蓝色产业先行”的海洋经济发展平台的重任,唯有砥砺前行,方可“走在前列”。

    ■工作落实

    以国家级新区为目标,全面提升开发层次,加快开发建设,这不仅是南海新区的书面承诺,更是南海人的工作准绳。

    聘请全国知名建筑设计院做区域规划设计、邀请数一数二的水工程专家前来论证重点工程、全力争取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落地……围绕争当“走在前列”排头兵的总目标,南海新区在整体规划设计、重点工程打造、产业布局等领域,跟强的学,向高的攀,与快的赛,将“高标准”内化为第一工作准则,全力推动区域发展快速突破。

    在采访中,记者听到南海新区管委相关负责人提到最多的是“论证”二字。当前,全国各地都在打造新区,重复建设、同质化发展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这个大背景下,南海新区提升发展标杆,提升工作标准,在学习其他新区先进经验的同时,立足自身实际,在开发建设中,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让修建的每一条路,落地的每一个项目,为南海新区的发展锦上添花。

来源: 威海网·威海日报
编辑: 韩剑
相关热词搜索:
搜索推荐
图片新闻
  • 威海举办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五一”国际劳动节文艺演出
  • 权威发布 | 《2025年实施改革创新项目推动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发布
  • 双线发力破梗阻!高区政务服务跑出“加速度”
  • 威海6人获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称号!
威海新闻
文娱
国内国际